
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
「齡的突破」微電影創作計劃——
讓長者被看見、被理解,
突破想像框架
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
背景
「齡的突破」是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於南區舉辦的重點活動,旨在推動長者友善社區八大核心元素之一:「尊重和包容」。活動由香港仔坊會賽馬會黃志強長者地區中心牽頭,聯同多個地區組織合作,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,透過微電影創作讓長者參與創作、演出與分享個人故事,藉此建立自信與自我價值。
這個計劃亦重視跨代共融,透過電影拍攝訓練、手機程式學習坊等形式,促進長者與青少年之間的合作與理解。最終作品於社區內中小學、服務單位及網上播放,延伸社區影響力,為南區打造一個更多元、包容與關懷的長者友善社會。
挑戰
在以長者為主體的創作中,挑戰遠不止技術與時間,更關乎理解、引導與陪伴的深度:
-
參與者並非專業演員: 長者並沒有拍攝經驗,也不習慣在鏡頭前表達自己,要在有限時間內進行培訓和排練,難度甚高。
-
記憶力挑戰: 台詞記憶與多場次拍攝對長者而言是一大挑戰,需要特別設計方式幫助他們理解與記住內容。
-
性格不同,代入難度不同: 每位長者的性格和情緒表達方式不一,我們必須因應個別差異,引導他們進入角色。
-
拍攝內容須兼顧趣味與真誠: 影片須保持觀賞性,同時真實反映長者的經歷與情感,平衡娛樂與真摯並不容易。
-
製作過程需大量耐性與靈活調整: 拍攝進度時常因為臨場變化而延誤,需要整個團隊保持彈性與耐性,確保每位參與者都能安心投入。
解決方案
Cuson Imagity Ltd 團隊以細緻柔韌的創作節奏,陪伴長者完成每一次自我突破與影像實踐:
靈活改寫劇本,因人設計角色與場景
我們在劇本設計上不強求背誦,而是讓長者講述自己的故事,或根據他們熟悉的語境進行即興對白。角色設定則根據參與者本身的性格、生活背景與表達方式度身訂造,減少扮演壓力,提升真實感。
工作坊形式進行訓練,建立信任與節奏感
製作前安排簡單實用的表演工作坊,以遊戲與故事分享形式進行,循序漸進提升參與度與熟練度。現場排練時,導演與團隊成員會保持鼓勵和支持氛圍,讓長者感到被理解與接納。
導演與攝製團隊耐心引導,建立正向合作關係
拍攝時採取分鏡分段方式進行,並以鼓勵式溝通取代傳統導演指令。透過逐步拍攝與即場回放,我們讓長者清楚了解自己的演出成效,增加成就感和投入度。
善用手機與日常工具,降低技術障礙
考慮到參與者對科技操作的熟悉度,我們在部分拍攝與練習中採用手機等日常工具進行,既方便練習,也減低心理壓力與技術隔閡,令整個流程更親切易行。
影響及果效
這次微電影創作計劃不僅在南區多間中小學及社區單位播放,也在網上引起廣泛共鳴,成功帶出尊重與包容的重要訊息。參與的長者紛紛表示,過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與肯定,提升了自我價值與自信心。他們由初時的緊張與猶豫,逐步成長為敢於表達的「演員」,展現自身獨特的生命光彩。觀眾亦從影片中更深地理解長者的故事與情感,促進了跨代間的理解與連結,令這項活動成為推動長者友善社區的有力示範。

一班長者在電腦室參加微電影後期製作工作坊,Cuson Imagity Ltd 總監陳文康先生與學員在電腦前合照,氣氛投入友善。

嘉賓與長者學員在結業禮上合照,出席者排成多行微笑示意心形手勢,場面溫馨熱鬧。

長者與居民坐滿禮堂座位,前方大銀幕播放學生訪問影片,場面專注安靜。

一班長者在電腦室參加微電影後期製作工作坊,Cuson Imagity Ltd 總監陳文康先生與學員在電腦前合照,氣氛投入友善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