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化 ‧ 文學101——
讓閱讀重拾想像與樂趣
《文化 ‧ 文學101》
背景
《文學101》是由 Cuson Imagity Ltd 與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作策劃及製作的一系列網上節目,目的是在疫情期間,透過創新而富啟發性的媒體形式,推廣小說閱讀文化,重新喚起大眾,特別是青少年對文學的興趣與投入。
節目邀請多位本地作家與知名人士,分享他們對不同小說類型的熱情與見解,包括科幻小說、中國古典文學、推理懸疑、愛情小說、少年文學與香港情懷小說等。每一集都是一次閱讀與創作的對話,也是一場通往想像世界的邀請。
挑戰
與康文署合辦的《文化 ‧ 文學101》,並非一場單純的文學節目製作,而是一項跨媒體、多風格、疫下限制重重的內容整合挑戰:
-
拍攝與訪問需在疫情限制下完成:節目製作橫跨疫情高峰,需在嚴格的防疫政策下進行拍攝與場地安排,同時兼顧節目的製作進度與現場安全。
-
文學主題內容抽象、難以視覺化:小說體裁本身多為抽象敘述,轉化為具吸引力的視覺內容,需要創造性的表達與適切的風格平衡。
-
各集內容風格差異大,統一節目語調困難:涵蓋不同作家與小說類型,從中國古典到現代愛情,每集風格迥異,需維持整體節目的視覺一致性與語調穩定性。
-
嘉賓背景與表達方式各異:不同嘉賓的鏡頭經驗與語言表達差距大,需靈活應對拍攝節奏與引導技巧,確保節目流暢且具深度。
-
動畫與實拍畫面整合不易:節目大量使用動畫強化內容層次,但需避免過度干擾嘉賓主體與內容主線,考驗動畫編排與後製整合能力。
解決方案
Cuson Imagity Ltd 團隊整合影像敘事設計、訪談引導與動畫製作經驗,為康文署打造一套具延展性、易於理解並兼顧創意與教育意義的閱讀推廣影像方案:
內容策劃設計:以小說體裁為主軸,串連文學與生活
為了讓觀眾能清晰理解每集的主題,我們在前期與康文署及每位嘉賓充分溝通,確認不同小說體裁的切入角度及與現代生活的關聯。節目內容特別設計導入語、主題視覺與簡潔段落劃分,提升觀眾的接收效率與觀賞興趣,並讓每位嘉賓的風格在框架中自由發揮,達至專業與自然並存的效果。
混合製作形式:實拍訪談結合動畫轉場
為了表現小說的想像空間與情感張力,我們特別在節目中加入動畫元素,補充文字無法直接呈現的抽象意象或故事氛圍。動畫風格根據各集內容風格量身設計,如推理單元運用陰影與線條強化懸疑感,愛情單元則以柔和色彩與慢節奏描繪情感流動,與實拍段落有機融合,提升整體觀賞體驗。
名家訪談安排:匯聚不同小說領域的代表人物
我們主動聯繫並邀請各領域具代表性的作家與文化名人參與節目,包括邀請推理懸疑小說界的重要人物——譚劍老師。譚劍於節目中深入分享本地推理小說的創作心路與敘事技巧,為觀眾提供獨到的閱讀角度,也提升了節目的專業性與可信度。他的參與不僅吸引喜愛推理文學的觀眾,也讓更多人對香港本地創作產生興趣與共鳴。
彈性製作與場地協調:靈活應對疫情下的拍攝挑戰
面對疫情期間公共場地使用受限,我們採取小規模機動式拍攝安排,並設計多版本應變計劃以應對突發變動。部份訪問以遠距方式進行,並利用虛擬布景與圖像設計彌補現場畫面不足,同時嚴格執行健康檢查與安全措施,確保製作過程安全有序、不中斷。
教育用途延伸支援:畫面內容對應教學場景與延展素材
為配合康文署推動閱讀與文化教育的長遠目標,我們在節目設計階段已考慮其未來作為展覽、校園教材或延伸推廣活動的可能性。例如,科幻小說單元被香港科學館選用作展覽素材,我們提供高畫質原片、重製字幕版本與分段播放選項,協助不同機構按需要靈活應用節目內容,延長項目影響力。
嘉賓溝通與引導策略:提升內容深度與可親性
每位受訪者皆來自不同背景與文學類型,我們在拍攝前主動與嘉賓對談訪問流程與重點,協助他們釐清主旨並自然表達個人經歷與見解。拍攝現場以輕鬆不失儀態的場景設計,營造適合對談的氛圍,同時由導演與主持人即席引導話題節奏,確保觀眾可獲得兼具知性與溫度的內容。
影響及果效
《文化 ‧ 文學101》系列不僅成功在疫情期間開創文學推廣新形式,更有效觸及平日較難接觸閱讀的觀眾群體。我們透過影像與動畫讓小說「活」起來,打破傳統閱讀的門檻,讓文學變得親近、可感、可視。
觀眾普遍反映節目生動有趣,許多學校老師更將部分集數納入課堂教材或課後延伸閱讀資源,達到真正的教育推廣效用。這不僅是文化推廣的勝利,也印證了影像敘事在閱讀教育中的無限可能。
Cuson Imagity Ltd 很榮幸能以創意與專業,協助推動本地文學發展,讓閱讀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這次合作也再次證明,在疫情之中,文化不會被封鎖,只會找到新的形式持續綻放。